跳到主要內容
首頁 > 藏品資訊
:::
藏品資訊
竹筏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竹筏藏品圖,第2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竹筏藏品圖,第3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竹筏藏品圖,第4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竹筏

自然史 - 人類學 - 民族學

交通運輸通訊

阿美族

長:350 x 寬:94 x 高:15 (cm)

登錄號:1995.080402.001

交通運輸工具。竹筏,由8隻長粗竹子和四隻短細竹子綑綁而成的大型竹筏,兩側竹子剖半,一端綑綁處鬆脫。竹筏,又被稱作竹排。因為台灣四面環海,也多河川,從事水上工作時,竹筏就是相當重要的水上運輸工具。不論海洋或河川,竹筏僅適合在沙岸區域,沿岸多木船。所以竹筏常見於台灣多沙岸或細石砂岸的西海岸和部分東海岸地區。竹筏的特色是吃水量少,材料多為麻竹和莿竹。依照使用功能不同,分成捕蝦蟹的一人筏(蝦網仔排)、二人筏(三牙仔排)和撒魚網的三人筏(大排)等。竹筏不使用時,需要拉上岸乾燥,避免長時間浸泡容易腐敗龜裂,也不能重壓,容易有裂痕。竹筏的平均使用壽命約3-6年,因為竹材取得容易,製作成本也相較便宜。每年四至六月是東海岸阿美族人的飛魚季,出海捕飛魚,阿美族過去靠的工具是竹筏,製作竹筏因此成為部落的大事,通常在一年前,由男子上山挑選竹子,以麻竹及刺竹為主,阿美族的竹筏完成後,也有簡單的下水儀式,或邀請長老帶領大家祈福,或族人合力抬起竹筏,口中大聲呼喝奔向海邊,皆是齊心齊力祈求平安豐收的表現。
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